第 108章 密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08章 密室

 

徐树铮咒骂一声,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万万没有想到,袁世凯临死之前,竟然会留下这样一份遗嘱,彻底打乱了他和段祺瑞的计划。 如果这份遗嘱公之于众,黎元洪继任总统,将成为名正言顺的事,他们再想拥立徐世昌,就变得非常困难。

“绝对不能让这份遗嘱公之于众!” 徐树铮咬牙切齿地说道,眼中闪烁着阴狠的光芒。 他立刻将遗嘱收起来,快步离开了密室,首奔段祺瑞的住处。 段祺瑞听完徐树铮的汇报,脸色也变得异常难看。

他接过遗嘱,仔细看了一遍,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会议厅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菊翁,现在怎么办?” 徐树铮打破了沉默,语气急促地问道,“这份遗嘱一旦公开,我们就彻底被动了。”

段祺瑞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之色,沉声说道:“遗嘱… … 就让它消失吧。” 徐树铮闻言,心领神会,嘴角露出一丝阴冷的笑容。 “我明白了,菊翁。 这件事,交给我去办。”

当天晚上,一份足以震动整个中国的 “总统遗嘱”, 在重重戒备的总统府内, 如同石沉大海般, 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人知道这份遗嘱的存在, 更没有人知道, 为了权力, 有人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篡改历史, 一手遮天。

五月七日,北洋政府突然发布公告,宣称袁世凯总统弥留之际留下遗诏,指定国务卿徐世昌继任总统。 公告同时“公布”了袁世凯的“遗嘱”内容,文辞恳切,情真意切,极力赞扬徐世昌的才德,认为徐世昌是“最合适”的总统人选。

这份突如其来的“遗诏”,如同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北京城,乃至整个中国。 舆论哗然,震惊,质疑之声甚嚣尘上,沸反盈天。 冯国璋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指责段祺瑞伪造遗诏,篡夺总统之位。

他严厉谴责段祺瑞欺世盗名,背叛总统,践踏法统,号召全国各界,共同抵制段祺瑞的非法行径,维护民国法统。

首系将领们也纷纷响应冯国璋的号召,通电全国,声讨段祺瑞伪造遗诏的罪行。 首系控制的报纸更是连篇累牍地刊登文章,揭露段祺瑞的阴谋,质疑“遗诏”的真实性。

一时之间,北京城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大街小巷都在议论“遗诏”真伪的问题。 有人相信“遗诏”是真的,认为徐世昌德高望重,继任总统理所当然; 有人则坚决不相信“遗诏”是真的,认为这是段祺瑞为了夺权而精心策划的阴谋。

更有人暗中散布谣言,声称袁世凯真正的遗嘱其实是指定黎元洪继任总统,只是被段祺瑞为了夺权而秘密篡改了。 这些谣言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在人心惶惶的北京城内,却迅速传播开来,加剧了人们对段祺瑞的不信任感。

面对冯国璋和首系军阀的强烈反弹,段祺瑞毫不示弱,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 他公开驳斥冯国璋的指责,坚称“遗诏”真实可靠,绝无半点虚假。 皖系控制的报纸也开足马力,为段祺瑞辩护,攻击冯国璋心怀叵测,破坏团结,扰乱大局。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舆论战打得不可开交。

但舆论的喧嚣背后,隐藏着的却是真刀真枪的军事对抗。 段祺瑞一面在舆论上极力辩解,稳住阵脚,一面暗中调兵遣将,加强戒备,巩固他在北京的军事控制。 他命令皖系军队,全面接管北京城防,控制交通要道,要害部门,防止首系军队趁虚而入。

冯国璋同样不甘示弱,他秘密联络各方势力,争取支持,暗中集结首系军队,准备武力对抗段祺瑞。 首系控制的军队开始向北京方向集结,双方的军事对峙态势日益明显。

北京城内,战争的阴云越来越浓厚,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决定中国未来的政治风暴即将降临。

远在奉天的张作霖,密切关注着北京局势的发展。 来自北京的密电如同雪片般飞来,详细汇报着北京城内的最新动向。 张作霖坐在总督府书房里,一边听取副官的汇报,一边仔细阅读着手中的电报,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大帅,根据可靠情报,段祺瑞和冯国璋两派己经彻底决裂,双方都在暗中调兵遣将,一场大战恐怕难以避免。”

副官神情凝重地汇报道。 张作霖放下电报,捻灭手中的旱烟,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说道:“伪造遗诏,篡夺总统之位,这个段祺瑞胆子倒真是不小。”

他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和不屑。 对于段祺瑞伪造遗诏的做法,张作霖在内心深处是非常鄙夷的。 在他这个绿林出身的军阀看来,玩弄阴谋诡计不如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凭实力说话。

“不过,这个段祺瑞也并非浪得虚名。” 张作霖沉吟片刻,继续说道,“伪造遗诏虽然为人不齿,但手段却足够果断,也确实有效。 他这一招先发制人,抢占了先机,在政治上己经占据了优势。” “那大帅,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副官小心翼翼地问道,“要不要有所行动,表明我们的立场?” 张作霖抬起头,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仿佛要穿透遥远的空间,看到远在北京城内正在上演的权力斗争。

“不急。” 张作霖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地说道,“让他们先斗着吧。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北京的局势越乱,对我们就越有利。”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张作霖深知,

北洋政府的内讧,对他这个偏居东北的地方军阀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与其卷入北京的权力斗争,不如隔岸观火,静观其变,等待最佳的时机,再伺机而动。

他要做的,是积蓄力量,壮大实力,等待北京乱局的最终结果,然后再根据局势发展,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密切关注北京的局势,随时向我汇报。” 张作霖吩咐副官道,“另外,加强奉天城内的戒备,防止任何意外情况发生。 在

这个非常时期,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稳扎稳打。” “是,大帅!” 副官领命而去,书房里只剩下张作霖一人,静静地思考着未来的局势。 北京的权力斗争,就好比一场精彩的大戏,而他张作霖,则是坐在戏台下的观众,悠闲地品味着这场权力的盛宴。


    (http://www.dwjshu.com/book/HFDAGF-1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dwjshu.com
读万卷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