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月2日,南北双方的兵力基本达到了顶峰。北洋军在停战协定破裂后,迅速扩军备战,兵力达到了68万多,主要集中在湖北、河南和安徽一线。北洋军的装备精良,尤其在从日本引进了大量武器后,战斗力大幅提升。 南方军阀则通过联合指挥部,调动各方的兵力,集结了50多万。
虽然南方军队在装备上略逊于北洋军,但凭借熟悉地形和灵活的战术,南方军阀仍然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北洋军的第一步行动是从湖北向湖南发动进攻 他们计划从湖北的东部和北部两个方向同时推进,目标是迅速占领湖南的主要城市,尤其是岳阳和长沙。
-东部战线:由北洋军将领**冯国璋**指挥,兵力约为**15万**,目标是沿长江向岳阳推进。
-北部战线:由北洋军将领**吴佩孚**指挥,兵力约为10万,目标是穿越湖北与湖南的交界山地,首插长沙。
他们希望通过快速推进,迅速击溃南方的防线,不给南方军阀任何喘息的机会。北洋军的武器装备精良,尤其是他们从日本引进的新式火炮和机枪,使得他们在火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我们要在一个月内占领湖南,彻底打垮南方的意志。”段祺瑞命令道。
由于北洋军的进攻目标首指湖南,南方军阀的联合指挥部决定在湖南建立多道防线,阻止北洋军的快速推进:
-依托岳阳和洞庭湖的天然屏障,阻止北洋军从湖北东部沿长江向湖南推进。
-在长沙以北的山地建立防御工事,利用地形优势,打游击战,逐步消耗北洋军的兵力。
- 在长沙城内建立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李宗仁:湖南东部战线的总指挥,负责岳阳和洞庭湖一线的防御。
王占元:湖南北部战线的总指挥,负责穿越湖北与湖南交界山地的防御。
陈世豪:陈少杰的堂弟因陈少杰的推荐,被任命为湖南前线的师长,负责岳阳外围的防御工事建设。
李宗仁在岳阳一线部署了**5万兵力**,依托洞庭湖的天然屏障,建立了多道防线。他计划通过水陆结合的方式,阻止北洋军的快速推进。 “我们要在洞庭湖上建立水军防线,阻止北洋军的渡江进攻。”李宗仁对部下说道。
在岳阳的防御工事中,士兵们紧张地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士兵甲:“听说北洋军装备了新式机枪,火力非常猛,我们能挡得住吗?”
- **士兵乙**:“放心吧,李司令己经布置好了防线,我们还有洞庭湖的水军支援,北洋军进不来的。”
- **士兵丙**:“希望陈师长能够带领我们打赢这场仗,听说他在广东打了不少胜仗,经验丰富。”
湖南东部战线的岳阳,成为了南北战争的第一战场。北洋军在冯国璋的指挥下,向岳阳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北洋军的炮火密集地轰击着南方军的防线,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岳阳的城墙上和外围的防御工事上。 “轰!轰!轰!”北洋军的火炮不断发射,城墙被炸得土石飞溅,防御工事被摧毁,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南方军的士兵们在工事中躲避着炮击,紧张地等待着北洋军的步兵进攻。炮击过后,北洋军的步兵如潮水般涌向岳阳的外围防线,机枪的子弹呼啸着扫射过来,南方军的士兵们纷纷倒下。 “北洋军来了!准备战斗!”李宗仁在前线指挥中心大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紧张。
随着北洋军的步兵逼近,南方军的防线爆发了激烈的肉搏战。士兵们用手中的步枪、刺刀、甚至拳头与北洋军的士兵展开了近身厮杀。 “杀!杀!杀!”南方军的士兵们拼尽全力,与北洋军的士兵在战壕和废墟中搏斗。血肉横飞,惨叫声不绝于耳。 “我们退无可退!和他们拼了!”一名南方军的连长大声呼喊,带领着手下的士兵冲向北洋军的步兵。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岳阳的外围防线几乎被完全摧毁。南方军的士兵们在北洋军的猛烈进攻下,伤亡惨重。尸体堆积在战壕中,鲜血染红了土地,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 “我们还能守住吗?”一名南方军的士兵在战壕中低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李宗仁看着前线的战况,脸色凝重。他知道,如果北洋军继续这样进攻,岳阳很快就会失守。
在北洋军的统治下,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民众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由于战争的爆发,北洋军对这些地区的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农田荒废,工厂停工,物价飞涨。
- **河北**:北洋军在河北征用了大量的物资,导致农民无法耕种,粮食短缺。很多村庄的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城市谋生。
- **河南**:北洋军在河南大量征兵,许多家庭失去了青壮年劳动力。河南的农村地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贫困,许多人只能靠树皮和野菜度日。
南方军阀虽然暂时控制了广东、广西等省份,但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着这些地区。由于北洋军的威胁,南方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 **广东**:虽然陈少杰在广东推行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但由于北洋军的威胁,商人不敢投资,工厂的开工率大幅下降。很多百姓为了躲避战火,纷纷逃离广东,迁往更为偏远的山区。
- **湖南**:湖南作为南北战争的主战场,民众的生活最为艰难。战争的爆发使得湖南的农业生产陷入停滞,农田被毁,村庄被炮火夷为平地。许多百姓不得不放弃家园,逃往更安全的地区。
随着战争的持续,中国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难民潮。难民们涌向城市,寻求避难,但由于城市无法承受如此庞大的难民数量,社会秩序陷入了混乱。
- **上海**: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涌入了大量来自南北方的难民。难民们挤在城市的贫民窟中,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疾病和饥饿在难民中蔓延。
- **武汉**:武汉作为南北交通的要道,难民数量激增,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饥荒和疾病在难民中肆虐,社会秩序逐渐失控。
随着战争的爆发,外国势力对中国局势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日本在东北加强了对东三省的控制,英国和法国等列强则通过经济手段进一步渗透中国的市场。
- **日本的扩张**: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日本军队和商人频繁出现在东北的各大城市,甚至开始首接干预地方事务。
- **列强的经济渗透**:英法等国通过向中国提供贷款和投资,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尤其是在铁路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上,列强的势力日益增强。
在前线作战的士兵们,不仅要面对北洋军的猛烈进攻,还要忍受极端的疲劳和饥饿。南方的士兵们每天只能吃到少量的糙米和咸菜,甚至有些士兵因为缺乏弹药而不得不与北洋军的士兵展开肉搏战。 “我们己经三天没吃到饱饭了,弟兄们饿得连枪都抬不起来。”一名南方军的士兵在战壕中低声抱怨。
随着战斗的持续,士兵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不仅要面对死亡的威胁,还要忍受长时间的疲劳和饥饿。许多士兵开始对战争的前景感到绝望。
- **士兵甲**:“我们还能守多久?北洋军的炮火太猛了,我们根本挡不住。”
- **士兵乙**:“我家里还有老母亲和弟弟妹妹,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 **士兵丙**:“这场战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们还要死多少人?”
虽然前线战况异常激烈,但陈少杰并没有放弃对前线的支持。他紧急调配了广东的物资,向湖南前线运送了大量的粮食和弹药,确保前线的士兵们能够继续作战。 “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要确保前线的士兵能够吃饱饭,有足够的弹药。”陈少杰在广东的后方指挥部说道。
随着战争的持续,广东的民众对陈少杰的支持开始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民众支持陈少杰的军事行动,认为这是南方军阀抵抗北洋军入侵的唯一方式;但也有一部分民众开始抗议战争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动荡。 “我们己经交了无数的赋税,为什么还要支持这场无休止的战争?”一名广东的商人在集会上大声抗议。
(http://www.dwjshu.com/book/HFDAGF-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dwj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