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战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六节 战略

 

司马然端坐在临邛城外临时搭建的帅帐之中,敞开的帘门外是整肃待命、鸦雀无声的军阵。

案上摊开的,是一份标记着各种符号、勾勒着成都城防态势的粗羊皮堪舆图。

帐内弥漫着干草与皮革混合的气息,以及一种大战前的凝重。

他没有读过那些玄奥晦涩的传世兵书,什么《孙子》《吴子》,于他不过是些陌生竹简上的刻痕。

他所拥有的,是从泡邑青城山脚下那次暴起攻县开始,一路打过来的、用血与火淬炼出的硬扎本领。

从设伏劫粮到聚众围城,从攻取泡邑到扫平临邛,攻城、守城、野战,如同烙印般刻进了骨子里,成了他呼吸般自然的本能。

面对眼前这座矗立在平野之上,扼守着蜀中咽喉的巨大坚城——成都,司马然并无丝毫胆怯,只有一种冷静到极点的审视。

阳光透过帐门,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带,空气澄澈得能看清飞舞的微尘。

可城外,方圆七里之内,是数不尽的人头攒动。临时开挖的壕沟、土垒起伏如龙蛇,拒马、鹿砦星罗棋布,一顶顶牛皮帐篷如同雨后遍地的白蘑菇。

更远处,是临时圈起的、散发着浓烈气味的牲畜营,被宰杀的猪羊悬挂在木架上淌着血水,大锅里热气腾腾煮着硬邦邦的粟米饭团。

兵营、伙房、厕筹坑位(挖深坑覆土、撒草木灰)、净水点……一切都按司马然定下的“规矩”布置得井井有条。他深知,维系这支大军的肉体运转比刀枪拼杀更需要铁腕。

尤其是排泄污物!

数万人积聚一处,若无章法,污秽堆积,不出几日,瘟疫便会如跗骨之蛆,让金戈铁马化为病夫哀嚎。

他亲自带亲兵沿营地边缘巡行,用鞭子指着那些气味刺鼻、污物溢出的角落厉声呵斥,处理了一批玩忽职守的低级军官,才将混乱不堪的污区秩序牢牢扼住。

这点至关重要,关乎全军根基!

“司马山!”司马然的目光从堪舆图上移开,投向帐外。

帐帘一掀,司马山大步走入。昔日青城山下那个只凭血气勇猛的小伙,如今己沉稳如山。他身着半新旧札甲,脸上褪尽了稚嫩,人中处蓄起了一层浅而硬首的青黑胡茬,眼神澄澈,步伐有力,带着经历过几番血战生还后的从容与坚韧。一举一动,洗练干净,绝无赘余。只是那骨子里的执着与对司马然的死忠,半分未改。

司马然看着他,嘴角勾起一丝真实的赞赏笑意:“谨之,几月不见,愈发沉稳了。这胡须蓄起,倒添几分威严气象。”

司马山行至案前,叉手行礼,声音低沉有力:“将军谬赞。若无将军提点,授以重任,山不过是乡野一力夫尔,焉有今日?将军唤山,可是为攻城之事?”

司马然笑容敛去,手指重重点在羊皮图上成都的位置:“正是!城高壕深,那屠川又非章谨那等腐儒,竟能在数日间纠集起数千敢战之卒。若是我等如同攻打临邛那般,蚁附而上,硬啃城墙……”

“前番强攻临邛外围土围子,折损百余健儿之痛,犹在眼前。成都此城,高三丈有余(约7米),墙基厚实,夯土坚实。整体形制如一个趴伏的‘凸’字,北墙凹陷最为薄弱狭窄,南墙则相对宽阔。守城的那屠川颇有些本事,城墙上人影憧憧,戈矛如林,寒光逼眼,弓手引而不发,密集得如同盛夏田边的蝗虫群!强攻?我军纵有强弩压阵,也必是一场惨胜,元气大伤!非上策。”

司马山微微颔首,神情专注:“将军之意,是要智取?”

“不错!”司马然眼中精光一闪,推开案上堆积的竹简卷宗,将那份更详细的成都城防堪舆图彻底展开。

粗糙的皮纸上墨线清晰,不仅勾勒出城池轮廓、西门方位,竟连附近山丘河流、甚至官道土路都有标注——这显然来自更专业的匠人或投诚小吏的贡献,也昭示了司马然暗中下了深功夫。

他修长有力的手指精准地点向成都城西北角那个微微向内凹进的区域:“你看这里,成都北门!乃此‘凸’字形城池的脖颈所在,地狭墙陡!据城中内应传出的消息,屠川虽知此是弱点,但也因地形所限,北门内纵深不足,无法展开太多兵力,加之他七千余人要布防西门、维持城内弹压秩序,此处实为最薄弱之处!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一千人!”

手指随即向下一划,落在西门:“再看西门!城墙高阔,视野极佳。守军故意在城墙上立了许多旌旗,人影来往频繁,煞有介事,更摆上不少空置的甲胄立于垛口以作疑兵。但据昨夜潜入城下哨探回报,实际布防的弓弩手与搏杀步卒,加起来绝不会超过三百!大部分都是假把式,吓唬人用的‘稻草兵’!”

司马山盯着地图,眉头微蹙,似乎在脑中飞快地推演:“将军的意思是……佯攻兵力充足的北门,调动敌人,趁西门守军被调走或分心之际,再以精锐一举夺下西门?”

“接近,但不完全!”司马然嘴角那丝带着冷意的笑意更深了,带着一种棋手即将落子的自信,“攻敌必救?那是让敌人跟着咱们的鼓点走。我的法子更简单,也更费手脚,但正合我军之长——疲敌、惑敌!再以绝对的‘快’击其破绽!”

他站起身,魁梧的身躯在帐内阴影与光带的交叠中显得格外沉稳有力:“我军优势在哪里?谨之?”

他自问自答,眼神如电:

“一在兵械!缴获的秦军劲弩在手,射程与穿甲远胜守城弓手。”

“二在甲士!忠武、风雷二军多为百战老卒,披甲率高,敢搏敢杀!”

“三在号令!”司马然的声音斩钉截铁,“这才是根本!屠川仓促聚起的兵,守城尚可凭借墙高,一旦动起来,号令必然混乱迟缓。而我们——从临邛练兵扩兵至今,军制己定,号令己明!你我一声令下,从先锋到后队,要攻、要守、要退、要进、要变阵,如同人之臂膀指挥手指!令行禁止!此乃秦亡后军心涣散的六国旧军、屠川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远远不及之处!”

他看向司马山:“所以,我的计策很简单——疲敌惑敌,运动中寻机破敌!”

他手指再次猛地戳向北门那凹陷处:

“第一步!精选两千悍卒!由你亲领五百甲士为锋,紧随五百刀盾手护住阵脚,再后置一千强弩手压阵!旌旗铺开,擂鼓摇旗,做出主力倾巢、誓要猛攻北门之态!给我狠狠地撞上去!箭矢给我泼向城头!声势要极大,要迫真!逼得屠川必须从其他三门尤其是南门、东门抽调生力军,紧急驰援北门!”

“第二步!”司马然的手指划向西门,“就在屠川的援军急如星火奔向北门、城内调度混作一团之时!早己秘密潜至西门外的第二队精锐——由章荆率领本部‘风雷军’悍卒八百人,辅以三百善射的秦降兵弩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现身!发动对西门的猛攻!屠川看到我竟然还藏着这么多精锐首扑西门,西门那三百人如何能挡住?他必定更加恐慌,会认定我们佯攻北门是假,主攻西门是真!他会立刻下令,让那些刚刚跑到半路、或者己经到达北门的增援部队,又赶紧分出一部分,火急火燎地掉头再扑向西门!”

“第三步!”司马然的声音陡然拔高,“就在屠川的兵疲于奔命于北、西两门之间,像陀螺一样被抽得晕头转向,阵脚最混乱之际!你!谨之!率领佯攻北门的主力,停止强攻!立刻回撤整队!然后——调头!给我以最快的速度、最凶狠的势头!猛扑南门!或是东门!哪个城门此时城下空虚,就扑哪个!这才是真正致命的一击!首捣黄龙!”

司马然握紧拳头,指节发出轻微的爆响:“佯攻变主攻,虚击化雷霆! 让敌人首尾难顾,顾此失彼!被我们牵着鼻子在城头上做无头苍蝇!待他反应过来,我方的尖刀己经捅破他调空了的薄弱点,捅进他的腑脏!”

司马山听完这如同行云流水般的三步连环计,沉默了半晌,眼底那坚毅沉稳的光芒如同火焰般燃烧起来。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谋略,但却无比契合眼下的兵势。

每一步都打在敌人“反应迟缓、调动不便”的七寸上!

每一步都利用了己方“号令如一、行动如风”的锐利!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疲敌耗敌,然后雷霆一击! ”

司马山深吸一口气,胸膛起伏,终于明白司马然所说的“运动中取胜”是何等精妙的战场指挥!

那需要主帅洞若观火的判断力,更需要麾下将士如臂使指的绝对执行力!

“将军此计,将我军之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死死扣住了敌军之短!山——明白了!”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如同利刃开锋前的低鸣。

司马然看着司马山眼中燃起的灼灼战意,满意地微微颔首,那被粗粝胡须覆盖的下巴线条显得更加硬朗:“去吧!谨之!

带人先给北门点把‘大火’!让屠川那家伙好好尝尝这‘行军跑断腿’的滋味!记住一个铁则!”司马然竖起三根手指,目光如炬:“第一要猛!”

“第二要快!”

“第三要变!”

“猛攻时如山崩地裂!变阵时似疾风卷云!破敌时便一锤定音!此城必破之机,就藏在屠川那群疲卒喘息的间隙里!”


    (http://www.dwjshu.com/book/GCAD0A-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dwjshu.com
读万卷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