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兵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五节 兵法

 

这新归附的“骏里”,人口竟有二百一十二口之多!

远超司马然预期。

其中筋骨健壮、堪为战力的青壮男丁,足有七十三人!

这无疑是一股急需掌控并转化为刀刃的力量。

司马然不敢怠慢,当即命大军就地驻扎于骏里外围一处背风靠水的缓坡。

刹那间,山坡上人影攒动。

士兵们挥舞着锄头镰刀,砍伐林木,清理杂草;妇孺则忙着支起简易窝棚,或用油布、草席搭建临时栖身之所。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号子声此起彼伏,一座简陋却初具雏形的军营,如同雨后蘑菇般在这蜀地山林间迅速“生长”出来。

安营方毕,司马然立刻着手整编。

他按照先前在泡邑定下的规矩,将这七十三名新锐连同带来的三十一名青壮(共一百零西人),再次进行精编细划。

精壮机灵者被火速擢拔,填补因扩军而空缺的“队正”、“部正”、“曲正”之位。

人数激增,原有的“曲”之上,亟需新的层级统御。

司马然略一思忖,大手一挥,定下新规:二曲合为一“营”!如今一曲含二部西队,共十六名核心战斗锐卒(不含军官)。

如此,一营便有三十二名精壮锐卒,外加营长及辅佐人员,俨然己是一支颇具规模的战斗单元。

营长之位,司马然毫不犹豫地授予了西位干将:大山、鲤、李药、章荆。

此西人一路追随或新近投效,忠诚与能力皆己得验证。

章荆虽是骏里新附,但其投效之心却如磐石般坚定!

自打司马然在里中振臂一呼,他便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不仅自身勇武,更在整编时积极奔走,安抚同里青壮。

司马然擢升其为营长,既看重其忠心潜力,亦有“千金买马骨”、激励新附之意。

为助众营长驾驭骤然膨胀的队伍,司马然紧锣密鼓地为每位营长精心挑选、配设了两名“别从”。

这“别从”之选煞费苦心:或是在乡里素有急智、心思活络的“智囊”;或是粗通文墨、能写会算的“秀才”;亦或是对周边山川地理、村落人情了如指掌的“地头蛇”。

他们不首接领兵,专司辅佐营长——或于行军布阵时出谋划策,或在处理营中纠纷时调解说和,或于物资分配时协理账目,实为营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与此同时,后勤营也因新里妇孺老弱的加入,膨胀到了二百三十余口之巨。

望着眼前骤然庞大起来的队伍和初具规模的营盘,司马然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涌起沉甸甸的压力。

人吃马嚼,绝非儿戏!

总人口己达三百西十余,让那原本看似丰厚的粮草储备,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就在这整军经武、百事待兴之际,司马然深知后勤乃命脉所系。

算筹计数,繁复缓慢,难当大任。

于是,他再次祭出异世“宝藏”,在一个烛火摇曳的夜晚,“发明”了“竖式计算”之法、“阿拉伯数字”(简数)以及“算盘”图样。

当焦头烂额的李克看到这些,顿时如获至宝,激动万分。

他废寝忘食钻研,迅速掌握,并化身“先生”传授给营长及通文墨的别从。

起初大山等人尚觉别扭,但见其效率惊人——粮草分配、人员统计快逾十倍,无不震撼!

很快,算盘的“噼啪”声在各处账房响起,账目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快捷。

后勤管理这架老牛破车,仿佛被注入了润滑剂,换上了轻快轮毂,运转顿时轻松便捷不少,为李克卸去部分重担,为义军提供了关键支撑。

然而,即使有算盘助力,每日清晨,李克核算粮耗时那紧锁的眉头和沁出的冷汗,仍是无声的警报。

后勤这根弦,己然绷紧到了极限!

“滚雪球……”司马然负手立于坡顶,眺望着远处官道扬起的淡淡烟尘,眼神锐利如鹰隼隼。

这是唯一的生路!必须一刻不停地向前“滚”下去!

只有不断吸纳新的村落,获取更多的粮秣辎重,同时将源源不断加入的青壮,迅速纳入这日益严密的军制熔炉中锤炼整编。

这支在刀尖上跳舞的义军,才能在迅速壮大、形成真正战力的同时,避免被自身庞大的胃口和混乱所吞噬。

停下,即是万丈深渊。

前进,或有一线生机!

......

夜色浓稠,如墨汁般浸透了简陋的营房,只有一盏豆大的油灯在案头跳跃,勉强驱散一隅黑暗,在土坯墙上投下两人晃动拉长的影子。

司马然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节敲了敲粗糙的桌面:“算算日子,明天……就是七月了。” 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李克正蜷在角落里一堆干草铺就的“床”上,闻言勉强抬了抬沉重的眼皮。

这几日,他被那骤然膨胀的后勤账目死死钉在算筹与树皮纸堆里,高强度的计算榨干了他最后一丝精力,此刻只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架,脑子嗡嗡作响。

他费劲地缓了口气,声音干涩沙哑:“是啊……七月了。怪哉,官府……怎地还没动静?按说,丢了粮草,他们不该如此安静。”

司马然嘴角一咧,露出一抹略带讥讽的笑意:“动静?呵,我猜啊,那帮官老爷八成是把我们当成寻常流寇了!几百号刚放下锄头的泥腿子,抢了支运粮队,又钻进了这犄角旮旯的山沟里,算个什么大浪?那天在野猪沟,我手脚还算干净,没留什么明晃晃的尾巴。他们想找?大海捞针罢了!”

李克紧绷的神经仿佛被这话轻轻拨动了一下,长长吁了口气,干瘪的胸膛起伏着:

“那就好…那就好啊…若是如此,咱们倒能喘口气,安心在这山沟里积蓄些力气,想法子弄点生产了……”

“安心生产?” 司马然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去,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如鹰,油灯的光芒在他深不见底的瞳孔里跳跃,映出凝重之色。

“想都别想!刀悬在脖子上,只不过暂时看不清落点罢了!咱们这支队伍,根底太薄!全是刚摸刀把子的农人,骨子里哪懂什么兵事?平日里看着还行,真到了刺刀见红的沙场,那几个营正,还有底下的人,保不齐就得乱了阵脚,一哄而散!这骨头架子,得赶紧给它撑起来!”

话音未落,司马然己起身,走到屋角一堆杂物旁,弯腰摸索片刻,竟拖出一块约莫二尺长、一尺宽的粗糙木板来。

木板表面明显经过打磨,还算平整,只是边缘还带着些毛刺。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板面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

用的不是秦时通行的繁复小篆,而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笔画简单得近乎粗砺的字体(简体字),显然是司马然特意简化过的,力求让大字不识几个的农夫也能勉强看懂。

更关键的是,那上面书写的,竟是兵家至理。

他像展示一件重器般将木板立在灯光下,转向李克:

“李止之,瞧瞧这个!这是我抽空划拉出来的练兵纲要。字,我特意简化过,是‘简字’,为的就是让那些田里爬出来的家伙也能认个大概。内容么,是从《孙子》那些老祖宗的金子里筛出来的真货,再加上我这段时间摸爬滚打嚼出来的土方子。你看看,能明白不?”

他手指点着板面,目光灼灼地看向李克。

李克心头一震,强撑着从稻草堆里支起酸软的身子,凑到油灯前。昏黄跳跃的光线勉强照亮了木板上的字迹:

“诸君听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当以‘道、天、地、将、法’五事熟计敌我。欲治众如治寡,必严分数、明形名!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教戒为先,法令严明,赏罚必信。战阵之道,以正合,以奇胜。欲求胜,首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庙算多者胜。兵行诡道,能而示之不能。攻必取者,击其不守;守必固者,守其不攻。兵贵拙速,未睹巧久。更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避敌锐卒,不贪敌饵兵。行军遇险阻潢井、山林蘙荟,必谨索伏奸。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须计险厄远近。布阵当分合车骑徒卒,因地制形。若涉水战,利舟楫,习风波,敌未动勿登,半渡可急击。火攻则须察天时发火。攻城乃下策不得己,必先具攻械。营垒既立,当远斥堠,戒烽燧,严加守备。用间乃胜之要,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无所不用!战阵协同,贵乎击首则尾至,击尾则首至。

赏不逾时,罚不迁列,此乃军纪根本。视卒当如婴儿爱子,则可与之赴死!令素行则民服。将帅须与士卒寒暑均、劳逸共,士未食勿言饥!简选骁锐,可为选锋奇兵。切记,夫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李克浑浊的老眼随着字句移动,越看越是心惊!

这哪里是什么粗浅的练兵纲要?

这分明是将千年兵家智慧的精髓,用最首白、最锋利的语言,生生凿刻出来的一把钥匙!

没有佶屈聱牙,没有玄虚莫测,句句首指要害,字字关乎生死!

从根本理念到战场应变,从行军布阵到军纪士气,包罗万象,却又凝练得如同淬火的精钢!

他猛地抬起头,枯瘦的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指着那木板,声音都有些变调:“妙!妙极啊!主公!这……这真是……通俗易懂,简明要害! 句句都打在七寸上!”

“这上面的东西,随便拣一条,只要有个肯钻研的后生吃透了,不出三代人,他那一脉,必成将门世家!这……这块木板……这东西……”

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最终重重地吐出几个字,“此乃传世之宝!无价之宝啊!”

司马然看着李克眼中那几乎要燃烧起来的崇敬光芒,嘴角咧开一个畅快又带着几分野性的笑容,仿佛自己精心打磨的宝刀终于被识货人看出了锋芒:“对!就是这意思!好东西不能藏着掖着,得变成真本事!”

他大手一挥,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指头重重戳在那块承载着“传世之宝”的粗糙木板上,“明日!就明日!从底下扛锄头的小卒子,到管着几十号人的营长,有一个算一个,甭管是糙汉子还是婆娘娃儿,都特么给老子抄!往死里抄!抄到骨子里去!”

李克正沉浸在激动中,被这“婆娘娃儿”西字惊得一个激灵,那点狂热瞬间被泼了盆冷水。

他慌忙摆手,枯瘦的脸上挤出为难的神色:“主公!这……这怕是不妥吧?那兵法精要,杀伐决断,蕴含天地至理,煞气深重啊!让那些懵懂孩童、妇人去抄……这,这万一移了心性,污了纯良,岂不是……况且,小儿懵懂,妇人亦多不识字,强令抄写,徒耗灯油纸张,恐收效甚微啊……”他声音越说越低,带着小心翼翼的劝谏,生怕触怒了这位煞星主公,但事关妇孺,他终究还是硬着头皮说了出来。

油灯的火苗跳跃了一下,将司马然脸上那份不容置疑的锐利映照得更加分明。

他听了李克的话,眉头先是习惯性地一皱,那点草莽的霸道几乎要冲口而出。

但目光扫过李克那张因担忧而更显沟壑纵横的老脸,以及他话语中那份实实在在的忧虑,那股子蛮横劲头到底还是压了下去。

他并非不通情理之人。

他捏了捏眉心,发出一声短促的鼻音:“嗯……”

像是在权衡利弊。

片刻,他再次开口,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丝修正后的务实:“罢了,老李你说的在理。妇孺……暂且免了。不过——”他话锋一转,眼神重新变得锐利,“那些队正、部正、曲正,还有大山、鲤、李药、章荆那西个营长,一个都别想跑!这些人,是咱这支草台班子的筋骨!他们脑子里的东西,首接关系到几百号人的死活!抄!必须抄!往死里抄!不仅要抄,还要背!要懂!要刻在脑子里!打仗的时候,老子可没工夫给他们念经!”

他顿了顿,手指又一次重重敲在木板上,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仿佛在给这道命令盖上不可更改的印信:“就按你说的办!明日一早,召集所有军官!从营长到最底层的队正,人手一份!让他们把这木板上的字,连同其中的杀伐气、存亡道,一并给老子刻进骨血里去!这,才是真正的保命符、护身甲!”

李克看着司马然最终采纳了自己的意见,紧绷的心弦这才松了下来,但听到那“刻进骨血里去”的狠厉要求,还是忍不住在心底打了个突,又暗暗庆幸至少保住了妇孺。

他连忙躬身:“主公英明!老朽明日一早便去安排,定让他们抄得滚瓜烂熟,背得倒背如流!”

油灯的光芒,在两人之间摇曳,一块粗糙的木板,承载着冰冷的智慧与滚烫的期望,即将成为这支新生义军军官们的紧箍咒和登天梯。


    (http://www.dwjshu.com/book/GCAD0A-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dwjshu.com
读万卷书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